物流管理本科专业
(专业代码:120601)
1.专业定位
本专业属于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主要研究物品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增值服务等,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等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主要领域包括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处理等。2014年,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经教育部批准与备案,于2015年开始招生。2019年,物流管理专业(本科)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成为经济管理学院最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的两个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社会需求旺盛,区位优势明显,专业办学稳定,已发展成为经济管理学院重要的和代表性的本科专业之一。专业特色包括:构建了强化实践教学的全方位、多层次及深度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电商物流、航空物流、物流标准化三大细分专业培养方向;打造了集先进性、创新性及科技性于一体的VR+物流一体化实验条件。本专业定位于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珠三角及沿海经济带,为大湾区和珠三角及沿海经济带等地区现代物流产业链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宽口径、强技能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2.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念,培养能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道德文化素养和法纪观念,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物流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应掌握物流管理、物流法规、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专业知识和理论,具备物流市场调查、物流方案设计等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毕业生可在航空公司、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电商企业的物流部门或第三方物流企业等,从事物流经营与管理及相关工作,学生毕业五年后,可成长为单位业务骨干。
目标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法律意识和思想品德素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目标2:系统地掌握物流管理及物流学科的基本原理、专业理论与知识及物流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我国物流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国际物流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目标3:具备将所学习的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专业实践之中的基本工作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现实当中行业企业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4:具有吃苦耐劳精神、高尚审美和人文素养、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具备实践能力和开展创造性劳动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向上的精神。
目标5:具有较强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一定国际化视野,熟悉本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等途径进一步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
3.培养规格
(1)学制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为 4 年,可在 4~7 年中完成学业。
学位:符合广东理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2)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一定的工具性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毕业要求1:综合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职业素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毕业要求2:专业知识和理论。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方法、技术和手段;熟悉物流管理活动的业务内容及业务流程;熟悉物流领域的主要法规和惯例做法。
毕业要求3: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物流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了解我国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发展状况等。
毕业要求4:就业创业能力。熟练掌握就业指导课程的基本内容,合理树立择业目标,掌握求职技巧,能够以正确的观念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了解创业所要具备的条件和能力素质要求;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念、较强的创业意识和将创业想法付诸实践的能力。
毕业要求5: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灵活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能力;具备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履行工作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
毕业要求6:信息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物流领域信息收集、处理、传达能力;具备对所掌握的物流信息进行分析研判,进而用于调整企业物流、生产、经营等活动的能力。
毕业要求7:系统分析、设计和规划能力。具备洞察问题、提炼问题、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物流系统运行中暴露的缺陷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优化物流系统运行。
毕业要求8: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毕业要求9: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基本的竞争意识,具有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较强的承受能力,能正确面对社会竞争。
毕业要求10:文献检索、数据处理、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常用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渠道和工具,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CSSCI数据库等;能够适当地使用SPSS等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基于已获取的数据,能用简单模型开展验证性工作;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获取新知识新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毕业要求11: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新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并能够转化为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4.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等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企业综合实践项目课等选修课程,总学分需修满165学分。专业必修课包括:运输与包装、仓储与配送、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成本管理、物流装备与技术、集装箱与多式联运;专业方向选修课包括:电子商务与物流、跨境电商物流实务、网上开店实务、网络营销实务、航空物流管理、航空货运代理、航空运输法规、报关与报检实务、标准化导论、标准化技术与方法、物流标准化、团体标准。校内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物流市场调查、物流方案设计、供应商开发综合实验、物流硬件综合实验、物流软件综合实验等。综合实践包括:企业综合实践项目课程、企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表
课程性质 | 课程类别 | 学分 | 占总学分(%) | 课内学时数 | 占课内学时(%) |
必修 | 公共必修 | 课堂教学 | 37.73 | 121 | 22.87 | 73.33 | 664 | 1648 | 31.68 | 78.62 |
课内实践 | 12.27 | 7.44 | 216 | 10.31 |
基础必修 | 课堂教学 | 16 | 9.70 | 256 | 12.21 |
课内实践 | 0 |
|
|
|
专业必修 | 课堂教学 | 24 | 14.55 | 384 | 18.32 |
课内实践 | 8 | 4.85 | 128 | 6.11 |
集中实践环节 | 课内实践 | 23 | 13.94 |
|
|
选修 | 公共选修 | 课堂教学 | 10 | 44 | 6.06 | 26.67 | 160 | 448 | 7.63 | 21.38 |
课内实践 |
|
|
|
|
专业方向选修 | 课堂教学 | 10 | 6.06 | 160 | 7.63 |
课内实践 | 2 | 1.21 | 32 | 1.53 |
专业任意选修 | 课堂教学 | 4.5 | 2.73 | 72 | 3.44 |
课内实践 | 1.5 | 0.91 | 24 | 1.15 |
企业综合实践项目课程选修 | 课堂教学 |
|
|
|
|
课内实践 | 16 | 9.70 |
|
|
合计 | 理论教学 | 102.23 | 165 | 61.95 | 100 | 1696 | 2096 | 80.9 | 100 |
实践教学 | 62.77 | 38.05 | 400 | 19.1 |
|
|
|
|
|
|
|
|
|
|
|
5.师资队伍
(1)专业带头人
季六祥,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级学术带头人,现任广东理工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带头人,先后在《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科研管理》、《管理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市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校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多项。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主讲过本专业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连锁物流、仓储与配送、运输与包装等多门主干课。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组织理论与供应链管理。

(2)师资队伍结构
以“提升现有人才、培养骨干人才、引进高端人才、储备未来人才”为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师资团队职称和学历,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深造或访学,到一线企业实践锻炼,经过不懈努力,使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实践技能、教育教学能力、学术水平等都得到大幅提升,构建业务能力强、学历优势明显、职称结构合理能够较好适应学校发展的优秀师资队伍。本专业注重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成一支数量满足要求、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物流管理专业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比25.8%,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比96.8%,专业师资力量充沛,能够较好地满足专业教科研需求。本专业组建了以季六祥教授为专业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团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学、教研和科研工作,坚持厚积薄发,扎实夯实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一是以教研、科研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人才,目前承担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立项项目20余项;二是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进修与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讲课大赛,共有10余人获得奖项;三是举办学术讲座,安排副教授及以上教师做学术报告或讲座,拓宽了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四是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共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教研项目50余项,出版专业教材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教师通过参与科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
6.教学条件
(1)实验室和教学设备
本专业建有VR+物流一体化综合实验室、物流模拟实验室、跨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验室等平台。其中,VR+物流一体化综合实验室深度融合计算机、网络、3D虚拟仿真及VR技术,具备显著的技术性、先进性与前沿性,设计上满足教学、实验、科研、竞赛等多元需求,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支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其VR系统涵盖电商物流、航空物流、快递物流、企业生产物流及物流装备技术等核心模块,面向物流管理、标准化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承担《运输与包装》《仓储与配送》《供应链管理》《物流装备与技术》《集装箱运输实务》《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实验,以及专项实验、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等实践任务。通过虚拟仿真企业真实场景,学生在建模解析中系统应用物流与供应链知识,深化对全流程技术体系及管理的认知,无缝对接前沿物流设施与系统,持续强化专业实践能力。


(2)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
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学校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与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盒马鲜生、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坤鑫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华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广州市迪斐世贸易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签订协议,现已建成15个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之保持良好的联系,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也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条件。
(3)图书馆建设和图书资料更新
专业图书资料数量充足,种类较全,更新较快,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和图书资料更新。为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对图书文献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现有本专业图书资料16万余册,生均藏书达163册。中文期刊58种,中文电子期刊153种。学校每年预算中都含有专业图书资料的购置经费,近年来用于购置物流管理专业的图书、期刊费用达13余万元。可供查询的电子资源有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中文学术搜索等7个。
7.专业建设特色
(1)专业特色
①三维定向精准培养体系
聚焦电商物流、航空物流、物流标准化三大领域,融入智慧物流技术模块,以前瞻性行业需求为驱动,动态优化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构建“课程响应-场景重构-能力强化”闭环培养机制。通过“项目化作业+翻转课堂+沉浸体验”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物流标准化》等课程与企业真实场景深度绑定,融合智能仓储系统仿真、物流路径优化算法等智慧化实践内容,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智慧化升级的精准同频。

②虚实融合实践创新平台
依托VR+物流多功能实验平台,集成数字孪生、AIoT等智慧物流技术,打造“竞赛驱动+双创孵化”教赛融合生态,以学科竞赛强化实战技能,以创新创业项目激活前沿技术应用。通过虚实结合的行业场景模拟与真实项目导入,系统性提升学生在智慧仓储、自动化分拣等领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竞争力。

③产业赋能深度产教融合
联合顺丰、京东等智慧物流龙头企业,构建“基地共建-项目共研-人才共育”产教融合链,推行“企业项目入校、企业导师驻教”机制,将真实业务需求转化为教学案例与实训任务。通过“认知-实践-创新”三阶递进课改,实现从课堂到智慧物流场景的能力跃迁,为行业输送物流数字孪生技术与项目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专业建设所取得的荣誉
①教师取得的荣誉
物流管理教研室多位老师荣获“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先进个人”、“指导学生实践先进个人”和“优秀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奖项;教研室骨干老师荣获“十三五”时期广东省“物流与供应链理论创新奖”二等奖、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二届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学术论文类)二等奖、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评选三等奖、肇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教研室青年教师荣获在线教学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类教学竞赛奖项多项。
②学生取得的荣誉
近3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各类专业竞赛中均有出色表现,屡创佳绩。2023年,在第八届全国工商企业管理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物流与供应链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在第五届“京东杯”广东省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第十六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季活动子项目第十届广东大学生节能减排工业设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第七届全国电商物流与供应链创新精英挑战赛大学组团体赛中荣获三等奖;2024年,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物流与供应链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三等奖两项、在第八届全国电商物流与供应链创新精英挑战赛大学组团体赛中荣获二等奖两项和三等奖五项及最佳组织奖一项;2025年,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物流与供应链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二等奖三项和三等奖一项。
(3)立足物流强国建设需要,培养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
①就业前景
当前我国物流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借助于“互联网+”对传统物流进行赋能已成为行业实践的重要方向,新一代物流科技旨在通过互联网破解行业发展的难题,实现行业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尤其是近年来,从电子商务到新零售的转型升级,物流成为阿里、京东、苏宁等各大巨头的主战场。现如今,选择物流管理专业从事崛起中的物流行业正是有志青年施展拳脚的大好时机!伴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以及国内500强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愈加旺盛,据相关预测显示,我国物流产业将以每年30%的速度迅速增长,国内物流人才需求缺口将达数百万,物流人才尤其是高级物流人才更是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物流专业人才已被我国列入12类紧缺人才之一。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珠三角及沿海经济带,为大湾区和珠三角及沿海经济带等地区现代物流产业链相关企业培养高素质、宽口径、强技能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近几年本科生平均就业率在93%以上,就业岗位非常丰富,包括采购、仓储、配送、运输、包装、国际货代、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多类岗位,能够很好满足就业需求。
本专业典型就业岗位:
1)采购类岗位:采购专员、采购主管、采购经理等。
2)仓储类岗位:仓储专员、仓储主管、仓储经理等。
3)配送类岗位:配送员、配送主管、配送经理等。
4)运输类岗位:运输调度员、运输规划师、运输经理等。
5)包装类岗位:包装专员、包装工程师、包装经理等。
6)国际货代类岗位:国际货代专员、国际货代主管、国际货代经理等。
7)综合物流类岗位:物流专员、物流主管、物流经理等。
8)供应链类岗位:供应链专员、供应链主管、供应链经理等。
②就业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连续几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学生在交通运输、仓储服务、供应链管理、跨境物流、智慧物流园区运营、商贸流通、生产制造、电子商务等多元化领域展现专业价值,就业范围覆盖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龙头企业和创新型科技物流平台等,形成“立足大湾区、辐射全国”的就业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物流人才支撑。